无论是在历史正史中,还是在后来的小说描写里,关羽的形象都显得尤为傲气。他几乎是除了刘备之外,谁都看不上的那种人物。当然,关羽的这种傲气也是有其基础的:他不仅武艺高强,而且还是蜀汉的开国元勋之一,刘备的结拜兄弟。凭借这些能力和地位,关羽的傲慢其实是可以理解的。
刘备刚起步时,他封了四位重要的将军,这四位分别是关羽、张飞、马超和黄忠。关羽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,理应没有什么异议,但他对这个封号却始终心存不满,特别是对于马超和黄忠。虽然他与张飞情谊深厚,不可能产生任何矛盾,但黄忠和马超显然让关羽产生了不小的情绪。为了安抚关羽,诸葛亮等人可没少花费心思,最终才让关羽勉强接受了这一封号。
值得注意的是,马超刚投降刘备时,关羽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想去川地和他一较高下,看看谁更厉害。至于黄忠,关羽的敌意更深。两人曾在长沙交手,彼此间的矛盾早已埋下。在攻破长沙后,黄忠誓死不降,虽然刘备一再劝说,黄忠才投降,但关羽却始终看不惯黄忠的态度。毕竟,自己已经攻占了长沙,黄忠为何还如此固执。更让关羽气愤的是,黄忠虽然年纪大了,却在汉中战场上屡立战功,抢尽了风头,关羽心中一直郁闷,难以释怀。于是,关羽开始了大规模的北伐,试图在战场上超越黄忠,打破他的荣耀。
然而,这么一个傲气十足、挑战一切的关羽,为什么对赵云却从未表现出过分的敌意呢?对此,我有几点看法。
展开剩余76%首先,我们得看一看赵云与马超、黄忠的不同之处。赵云从一开始就与刘备并肩作战,是刘备的忠诚部下,属于同根同脉的亲近人物。而马超和黄忠,虽然都为刘备效力,但毕竟是半路投奔之人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关羽对赵云自然而然地没有那种排外心理。
其次,赵云在刘备身边伴随多年,看着刘备的基业逐步成型,并且与关羽共同工作过很多次。关羽一直崇尚“忠义”二字,而赵云在保护刘备、死战沙场、兢兢业业的忠诚表现上,无疑是最能打动关羽的。他的忠心、勇气和责任感完全符合关羽对忠义的要求。
最重要的一点是,赵云不仅能打,而且还有非常出色的战略眼光。在关羽心目中,赵云绝不仅仅是一个“保镖”,他是一位具备勇气和智慧的将领。有些人可能会觉得,赵云与关羽比,似乎不值一提,毕竟关羽有过五关斩六将、温酒斩华雄等传奇事迹。但是,实际上,赵云虽然不常有机会像关羽那样领兵作战,但他同样屡次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智谋。甚至在一些关键战役中,赵云所展现出的个人能力,丝毫不逊色于关羽。
例如,建安七年,刘备投靠刘表,曹操派夏侯惇、于禁攻打刘备,双方爆发了博望之战。在这场混战中,赵云凭借高超的武技与冷静的判断,成功生擒敌将夏侯兰。
建安十三年,曹操南下追击刘备,赵云表现出卓越的战术素养。在长坂坡之战中,刘备带着张飞、诸葛亮等数十骑逃入安全地带,却见赵云不顾一切地逆行冲进敌阵,背着刘禅、护送甘夫人平安返回,展现出无畏和坚毅的品质。
建安十八年,赵云带领军队深入敌后,在攻占江阳、犍为等地的过程中,他以巧妙的策略打败了敌军,赢得了重要的战果。
建安二十四年,黄忠被派去夺取曹操军粮,而赵云则带领少量骑兵去寻找黄忠。当遇到曹军先锋部队时,赵云凭借少数兵力一次次击退敌人,最终成功救回被困的张著,展现出出色的应变能力和坚韧的战斗精神。面对曹军的强大压力,赵云还采取了大胆的战术,通过震天的鼓声和箭雨让曹军错乱撤退。张飞对此感到无比钦佩,刘备更是称赞:“子龙一身是胆也!”
再比如,赵云还曾在刘备兵败后,坚守永安,成功击退了陆逊的追击,保全了刘备的安全。这一系列的事例都足以证明,赵云不仅有勇气,还有着极强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。
有人可能会质疑,赵云这些战绩并不算顶级大战,怎能与关羽的北伐威名相比?但我认为,赵云并不需要那些所谓的“英雄大仗”来证明自己。在小说和演义中,关羽“过五关斩六将”等事迹显得极为传奇,但历史上其实并无此事,关羽的很多传奇事迹,往往被后来的演绎所夸大。而赵云作为刘备的贴身护卫,虽然没有太多独立指挥军队的机会,但他多次在险境中从容应对,展现出的勇气与智谋,已经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将才。
关羽的北伐虽然震撼一时,但也借了天时地利——汉水暴涨的自然条件给了他巨大的优势。事实上,关羽与庞德的对阵,一开始甚至还被庞德射伤,若不是借着汉水的优势,关羽未必能轻松生擒庞德。至于文丑,历史上根本没有关羽斩杀他这一说法,文丑实际上是在掠夺曹军物资时被曹军的小兵围殴致死。
总的来说,关羽虽为武艺高强、智勇双全的名将,但他对一些老将如黄忠、马超心怀偏见,甚至对孙权的求亲也不屑一顾。唯独对赵云,关羽始终没有显现出任何的敌意,这也从侧面说明了,关羽极为认可赵云的能力,并且对他充满了尊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牛配资-配资app-实盘杠杆配资-配资合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