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嫌贫爱富的现象就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。正所谓同人不同命,即便是亲生子女,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,父母往往也会对儿子偏爱有加,而对女儿则多有轻视。然而世事难料,最终在父母年迈之时,往往是女儿不离不弃地侍奉左右,儿子反而可能置若罔闻。这份孝心,确实令人动容。
话说乾隆盛世,朝中有两位交情甚笃的官员张某与王某。二人同朝为官多年,情同手足,两家往来密切。每逢休沐之日,不是张家设宴款待,就是王家置酒相邀。这一年,两家的夫人竟同时有了身孕,喜讯传来,两家上下无不欢欣鼓舞,连下人们都跟着喜气洋洋。
眼见两家夫人同时怀孕,张某与王某在一次酒酣耳热之际,郑重其事地立下约定:若两家生下一男一女,便结为秦晋之好;若是同生男儿,就让他们结为兄弟;若是同生女儿,便让她们做金兰姐妹。转眼间临盆之日到来,张家喜得麟儿,王家喜获千金。两位父亲看着襁褓中的婴儿,越看越是欢喜,当场就为两个孩子定下了娃娃亲。
展开剩余73%光阴荏苒,转眼数年过去。张某因在朝中得罪权贵,被贬谪福州。南方湿热的气候让这位北方官员难以适应,加上长途跋涉的劳累,到任不久便染病身亡,只留下孤儿寡母在异乡艰难度日。所幸张家小公子天资聪颖,勤奋好学,十六岁那年便考中秀才,总算让寡母在愁云惨雾中看到一线希望。
一日用膳时,母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:听闻你岳父已致仕还乡,在浙江老家颐养天年。你不如前去投奔,一来可以专心攻读,二来待你金榜题名之日,也好早日完婚。孝顺的小公子当即应允,收拾行装便踏上了前往浙江的旅途。
王员外初见女婿登门,起初还喜形于色。但听闻张家家道中落,如今已是一贫如洗,心中顿时生出嫌恶之意,暗暗盘算着要退掉这门亲事。无奈女儿对这门亲事死心塌地,坚决不同意退婚。王员外只得勉强将张公子安顿在家中,让他继续攻读诗书,打算等会试过后再做定夺。
数月后,张公子启程赴京赶考。凭借过人的才学,他在科场上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在殿试中高中二甲进士。衣锦还乡之际,想起岳父先前的势利嘴脸,张公子决定试探一番。他故意换上破衣烂衫,蓬头垢面地回到王家,谎称自己名落孙山,一路乞讨才得以返乡。王员外闻言,脸色顿时阴沉如水,不仅骂他愚钝如牛,还出联嘲讽道:鞭打黄牛背。
机智的张公子当即反唇相讥,对出下联:棍戳黑狗牙。原来王员外的上联暗讽张公子愚笨如牛,需要鞭打才能开窍;而张公子的下联则更为犀利,直指王员外狗嘴里吐不出象牙,需要用棍棒教训。这一来一往,堪称绝对。
王员外见这个穷小子竟敢还嘴,顿时气得脸色铁青。这时王小姐急忙出来打圆场:不如让我出一联请相公对答。说罢便吟上联:金銮殿上,站两厢文文武武。聪慧的张公子略一沉吟,随即应声对出下联:十字街头,喊一声爷爷奶奶。
王小姐听出联中饱含辛酸,以为心上人果真落第沦为乞丐,不禁潸然泪下:纵使相公真成了乞丐,我也愿随你浪迹天涯。张公子见状,知道小姐情真意切,心中不忍,急忙取出包袱中的官帽道:小姐莫要伤心,我已高中进士了。王小姐转悲为喜,而王员外则脸色一阵青一阵红,好不尴尬。
最终,择定良辰吉日,张公子与王小姐喜结连理。而那位曾经嫌贫爱富的王员外,此刻也只能在众人面前强颜欢笑,谁让他当初那般势利眼呢?这桩姻缘,不正是对嫌贫爱富者最好的讽刺吗?
发布于:天津市启牛配资-配资app-实盘杠杆配资-配资合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